1月26日,首届“青岛创客TOP榜”颁奖典礼隆重举行,涵盖创业、孵化、投资各大领域的11个奖项一一揭晓。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荣获“十佳创业孵化器”称号,我校是驻青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我校该基地前不久在“新浪山东2015教育盛典”评选中名列2015年度山东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首位。
首届“青岛创客TOP榜”榜单,融合了10余万名创业人士和专家评委的意见;颁奖盛典,汇聚了岛城200多位创业精英和投资孵化大咖。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青岛创客联盟理事长张瑞敏,在颁奖典礼一开场,通过VCR送上了创客寄语:“疯狂即正常,能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式,去创造一种新的财富,这是作为一个创客的自豪和骄傲。”
市创新委办公室主任、市科技局局长姜波,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青岛日报/青报网和青岛创客联盟。她说,青岛日报在青岛打造“创新之都、创业之城、创客之岛”的过程中发挥了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作用,为全市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起到了推动作用。这得益于青岛日报社领导的高瞻远瞩和提前谋划,也体现了青岛日报全体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素质。青岛创客联盟在聚合资源、服务创客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希望在2016年,联盟能做高、做实、做新,成为青岛创客服务领域的一面旗帜。
青岛日报社党委副书记、青岛日报总编辑余钦伟说,“青岛创客TOP榜”年度评选是对过去的一年中青岛创新创业工作的成果展示,同时,也为青岛的创客朋友以及创业服务机构树立起了榜样和标杆。 青岛创客联盟副理事长、橡胶谷集团董事长张焱总结了青岛创客联盟去年做出的成绩,并对获奖者表达了衷心的祝贺。
近年来,我校遵循“以学科专业为引领,培植科技创业团队;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孕育成功创业人才;以市场机制为保障,孵化规范创业企业;以服务社会为目标,铸就理工创业品牌;以创业企业为载体,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三创”活动,创业成果丰硕,创新创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现已基本形成以嘉陵江路校区为核心区覆盖三校区的创业孵化基地。2014年7月,我校创业孵化基地以综合评分第一名的成绩被认定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4月获批“山东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心”;2015年 7月,作为首批发起单位、以副理事长单位身份加入青岛市创客联盟;9月,获青岛市首批创客护照发放和实行创客服务政策的试点单位。2015年,青岛市授予我校嘉陵江路校区“青理意联创客空间”称号、授予我校市北校区 “青理建联创客空间”称号;两年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成功孵化注册企业68个,注册资本金4858万元,其中23家被青岛市认定为科技类创新企业;培育创业团队126个。目前入驻企业和团队拥有专利21件,部分专利已经进行了相关成果转化。 “星海卓越智慧城市”项目荣获“2015年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运营模式和成效得到了省人社厅的高度认可和评价,同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青岛市市长张新起、市区各级领导、山东省人社厅、教育厅级等省市领导和兄弟院校30余所高校及近100余家企业,先后来校进行创新创业工作经验交流对接。2015年6月,在青岛市全市大众创业推进会在海尔集团举行,我校作为唯一一所驻青高校代表在会上做典型发言。10月26-27日,第十一届全国建筑类高校书记、校(院)长暨第二届中国高等建筑教育高峰论坛在苏州举行,我校党委书记薛允洲应邀带队出席论坛并参加相关活动,副校长李东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坚持育人为本,唱响时代强音,积极探索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交流发言。12月1日,山东省人力资源保障厅就业创业培训会在济南举行,我校连续两年作为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高校做典型发言。12月14-24日山东省教育厅开展2015年山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就业工作调研,我校作为青岛市创新创业工作典型高校,负责此次调研中青岛市所有高校的组织和安排工作,并在会上就创新创业工作的经验和与会高校进行了交流。2016年1月1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召开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我校作为唯一一所高校在会上做就业创业工作典型发言。
近日,我校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委员会会议召开,副校长李东主持会议并讲话,对如何努力打造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创空间”进行了积极谋划和科学部署。李东指出,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认识;进行体系构建,保证体系化运行;工作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要落小落实。为此,他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各部门要思考如何开展具体工作;第二,由学生处、招就办牵头,教务处配合,加强职业指导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第三,由教务处牵头,会同人事处、科技处、招就办、团委、学生处等相关部门,立足于贯彻国务院36号文件,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从顶层高设计度的进行规划设计;第四,由招就办牵头,会同教务处、团委、学生处、科技处等部门,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操作与实施,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为重点,形成合力,从落小、落实、落地的角度讨论形成实施方案。在充分修改和征求意见后,选择适当时机出台学校方案。